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寒武紀大爆發比想像更早!最新研究改寫生命演化時間軸

寒武紀大爆發比想像更早!最新研究改寫生命演化時間軸

古生物學家透過痕量化石分析,發現早期生物體型特徵,將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間往前推。

中國南方早寒武紀海洋生態復原圖。圖片來源:傅東靜

寒武紀大爆發被視為地球生命史上最神奇的演化躍進,當時各類動物身體構造如爆炸般突然出現。多數研究認為這個關鍵事件發生在5.41億至5.3億年前的寒武紀初期。

巴塞隆納大學的奧爾莫·米格茲·薩拉斯博士與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王澤坤博士表示:「寒武紀大爆發是生命史上充滿謎團的獨特時期。過去古生物學研究多聚焦於具有硬體構造的生物,但痕量化石研究讓我們有機會探討那些缺乏骨骼構造的軟體生物活動模式。」

研究團隊特別關注埃迪卡拉紀-寒武紀過渡期的痕量化石,這個時期被公認是地球複雜生命演化的轉捩點。薩拉斯博士解釋:「埃迪卡拉生物群以複雜的軟體多細胞生物為主,進入寒武紀後,這些生物大量滅絕,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外骨骼等硬體構造的複雜多細胞生物快速多樣化,這就是所謂的寒武紀大爆發,現代大多數動物門類都在此時起源。」

最新研究顯示,早在約5.45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具有纖細體型的生物就已十分活躍。這些生物可能具備體腔液壓結構、前後軸向、肌肉組織甚至體節構造,能夠定向移動並在微生物墊主導的棲息地中覓食。薩拉斯博士指出:「這意味著寒武紀大爆發及其演化意義可能比原先估計的更早發生。這些體型與運動能力的演化適應,讓早期動物能在日益動態複雜的環境中繁衍生息,進而促進創新的演化突破。」

這項顛覆性研究已發表於《地質學》期刊,論文詳見:王澤坤 & 奧爾莫·米格茲-薩拉斯 (2025)。《定量解碼埃迪卡拉紀運動痕量化石形態:前後纖細體型出現的證據》。地質學,線上發表於6月9日,doi:10.1130/G53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