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檢查竟能預測帕金森氏症?最新研究揭密視網膜檢測新突破
最新研究顯示,一項簡單的視網膜光線測試可能成為早期發現帕金森氏症的關鍵,甚至在運動症狀出現前就能偵測到疾病徵兆。這項突破性發現有望徹底改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診斷方式。
來自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神經生物學疾病》期刊發表論文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視網膜對光線的反應與健康人群有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成為開發非侵入性、簡便篩檢方法的基礎,未來甚至可整合至常規眼科檢查中。
研究主持人、拉瓦爾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魁北克CERVO腦研究中心研究員馬丁·萊維斯克解釋:「目前帕金森氏症通常要等到患者出現顫抖、僵硬等明顯運動症狀才會被診斷,但此時疾病往往已存在多年,神經元退化過程已不可逆轉。因此尋找早期生物標記至關重要。」
「視網膜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直接延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侵入性觀察大腦的視窗。」萊維斯克教授進一步說明:「視網膜對光刺激的異常反應,可能反映出大腦正在發生的病變。」
研究團隊招募了20位確診不滿5年的帕金森氏症患者,透過在下眼瞼放置電極,記錄受試者視網膜對不同強度、頻率和顏色閃光的反應。結果顯示,患者組的反應模式與同年齡健康對照組有明顯差異。
團隊還在過度表現人類帕金森氏症相關蛋白的轉基因小鼠身上進行類似實驗。萊維斯克教授指出:「我們選用尚未出現運動症狀的年輕小鼠,同樣觀察到不同的視網膜反應。這表明視網膜檢查確實能在疾病早期階段偵測到功能異常。」
考慮到帕金森氏症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萊維斯克教授建議:「我們可以從50歲開始提供功能性視網膜檢查。早期發現疾病,就能及時介入延緩神經退化。這種方法還能用於追蹤疾病進展和治療效果。」
這項名為《帕金森氏症的早期檢測:視網膜功能損傷作為潛在生物標記》的研究已於2025年3月14日發表於《神經生物學疾病》期刊,為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早期診斷開闢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