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哈佛科學家破解5.08億年前「怪異節肢動物」百年之謎

哈佛科學家破解5.08億年前「怪異節肢動物」百年之謎

歷經百年懸案,哈佛研究團隊終於揭開寒武紀節肢動物「膨大盔甲蟲」(Helmetia expansa)的神秘面紗。這項發表於《系統古生物學期刊》的最新研究,不僅重新定義了這種古老生物的移動方式與生長模式,更發現了前所未見的蛻皮行為。

1918年由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杜利特爾·沃爾科特發現的膨大盔甲蟲,長期被歸類為甲殼類動物。儘管學界時常提及,卻始終缺乏正式描述,百年來僅有單一標本被繪製記錄。如今,哈佛大學有機體與演化生物學系的莎拉·洛索博士帶領團隊,透過分析36件來自加拿大伯吉斯頁巖的標本,終於完成首次完整物種描述。

研究發現,這種屬於「盔甲類」的稀有節肢動物,其實擁有類似三葉蟲的步行足與寬大鰓肢,推翻過去認為牠們僅能游泳的假設。更驚人的是,團隊首度觀察到兩件正在蛻皮的標本,這種行為在盔甲類生物中從未被記錄。

「所有節肢動物都會透過蛻皮來成長,但要捕捉到蛻皮瞬間極為困難。」洛索博士解釋,「我們發現牠們像鱟一樣從身體前端脫殼,這與多數從後端脫殼的螃蟹完全不同。」

研究還顯示,成年膨大盔甲蟲體型差異顯著,最小僅92毫米,最大可超過180毫米。團隊據此將盔甲類分為兩大類群:具有體節邊界和側刺的「膨大盔甲蟲科」,以及體節融合且無刺的「盾皮科」。此外,2013年在格陵蘭發現的「伯格斯特倫節肢」也被確認屬於盔甲類。

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改寫了古生物學教科書,更為早期節肢動物演化研究開闢新方向。洛索博士強調:「我們終於能完整描繪這種5.08億年前生物的外型、生活習性與親緣關係,這對未來研究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