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發現:百萬年前人類用火保存獵物
最新研究顯示,遠古人類早在100萬年前就懂得利用火來保存肉類並驅趕掠食者,這項生存優勢比常規烹飪的出現還要早得多。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突破性假說:對早期人類而言,火焰具有兩大關鍵功能——既能保護珍貴的大型獵物免遭掠食者搶奪,又能透過煙燻和風乾技術延長肉類保存期限。
史前人類是否真能理解煙燻肉類的防腐原理?特拉維夫大學考古與古代近東文化學系的學者給出肯定答案。這項發表於《營養學前沿》期刊的研究,由米基·本-多爾博士與蘭·巴爾凱教授主導,為人類用火起源之謎提供全新見解。
巴爾凱教授指出:「用火起源始終是史前研究的熱門議題。學界普遍認同40萬年前人類已將火源用於日常生活,主要用於烤肉,可能也兼具照明與取暖功能。但對於更早的百萬年期間,各種假說始終爭論不休。我們的研究試圖開拓全新視角。」
本-多爾博士補充道:「對直立人等早期人類而言,用火並非日常行為。在40萬年前的多數遺址中,我們幾乎找不到用火痕跡。即便少數早期遺址發現火源證據,也未見燒骨或烤肉跡象。這顯示當時人類僅在特定場合為特殊目的偶爾用火。」
研究團隊系統分析全球9處距今180萬至80萬年間的史前遺址,包括以色列的Gesher Benot Ya'aqov與Evron Quarry、非洲6處遺址及西班牙1處遺址。透過比對現代狩獵採集民族的民族誌資料,他們發現這些古遺址有個共同特徵——都堆積大量大型動物骨骸,主要為大象,其次包含河馬、犀牛等。
「單隻大象就能提供數百萬卡路里,足以供應20-30人部落一個月以上的需求。」本-多爾博士解釋:「這些獵物堪稱史前人類的『肉類銀行』,但同時面臨掠食者與細菌的雙重威脅。我們透過生物能量學計算發現,用火保存肉類能帶來顯著生存優勢。」
巴爾凱教授總結:「我們提出全新觀點:早期人類用火的首要動機是保護獵物與延長保存。這種解釋恰好符合我們近年發展的『大型獵物適應理論』——人類史前重大演變都與獵捕大型動物及其逐漸滅絕的適應過程相關。」研究也推測,當人類掌握用火技術後,才衍生出偶爾烹飪的次要用途,這或許能解釋80萬年前Gesher Benot Ya'aqov遺址出現的烤魚證據。
參考文獻:Ben-Dor M, Barkai R (2025) A bioenergetic approach favors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ey, not cooking, as the drivers of early fire. Front. Nutr. 12:1585182. doi: 10.3389/fnut.2025.1585182
訂閱SciTechDaily電子報,掌握最新科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