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顛覆認知!最新研究揭開跑者受傷的驚人真相

顛覆認知!最新研究揭開跑者受傷的驚人真相

一項針對5,200多名跑者的研究發現,大多數跑步傷害並非逐漸累積,而是會在單次訓練中突然發生。這項由丹麥奧胡斯大學主導的突破性研究,徹底推翻我們對跑步傷害的傳統認知。

研究團隊追蹤來自87個國家的5,205名跑者長達18個月,發現當跑者在單次訓練中突然增加跑量(相較於過去30天內最長跑步距離)時,受傷風險會急遽攀升。增加幅度越大,受傷機率就越高。

「這項研究標誌著我們對跑步傷害認知的典範轉移。」研究主持人、奧胡斯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拉斯穆斯·尼爾森解釋:「過去認為傷害是慢慢累積的,但實際上許多傷害是因為跑者在單次訓練中就犯了錯誤。」

研究結果也對運動科技產業提出強烈質疑。目前市面上數百萬支運動手錶使用的傷害預防演演算法「急性與慢性負荷比值(ACWR)」,科學基礎其實非常薄弱。這個在2016年推出的演演算法,原本是針對團體運動設計,且僅基於28名受試者的研究資料。

「這意味著每天都有數百萬跑者從運動手錶獲得錯誤的訓練建議。」尼爾森教授直言:「他們以為遵循的是科學方法,但實際上這個演演算法根本無法準確預測受傷風險。」

研究團隊花費八年時間開發全新演演算法,將免費提供給跑者、企業和醫療機構使用。尼爾森教授期望新演演算法能整合至現有科技產品中,就像交通號誌一樣,即時警示跑者受傷風險。

這項名為「Garmin-Runsafe跑步健康研究」的調查顯示,35%參與者在18個月內曾遭遇跑步相關傷害。資料更指出,只要跑量比過去30天最長距離增加1-10%,受傷風險就會明顯上升,這讓廣為流傳的「10%訓練增量法則」受到質疑。

該研究已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並獲得奧胡斯大學研究基金會和丹麥風濕病協會資助。贊助商Garmin及其他外部資金提供者均未乾預研究設計、資料分析或發表過程。

想掌握最新科學突破?立即訂閱SciTechDaily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