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機器人卡車到智慧垃圾桶:科技如何協助城市解決垃圾危機

從機器人卡車到智慧垃圾桶:科技如何協助城市解決垃圾危機

自2025年1月起,英國伯明罕的居民就深陷市議會與Unite工會之間的勞資糾紛。這場針對垃圾回收人員薪資與工作條件的談判最終不歡而散,導致市區堆積了高達17噸的未清理垃圾。不僅商家與居民面臨公共衛生安全威脅,包括鼠患、疾病傳播與火災風險,更嚴重損害了這座城市的形象,影響其舉辦大型活動與吸引觀光客的能力。從美國到澳洲,媒體都在報導伯明罕出現貓咪體型巨鼠的驚人新聞。

雖然工會與市議會仍在協商勞工薪資問題,但隨著人口老化,這份高風險工作的招募難度只會越來越高。我們認為,更公平的解決方案是運用科技協助現有員工轉型(包括提供職業培訓),讓他們能轉任薪資更高、更安全的職位。這將是打造永續廢棄物管理系統的絕佳契機,特別是在英國第二大城這樣的都會區。

事實上,機器人與AI技術的進步已讓自動化垃圾回收成為可能。美國、加拿大與部分歐洲城市早已在垃圾收運系統中匯入自動化裝置。但要實現綠色經濟轉型,專業人才短缺仍是關鍵障礙。在這個過程中,人力仍是解決方案的核心——特別是需要專業人員來確保各類廢棄物的正確分類,從而提高回收率。對於電子產品、汽車零件以及塑膠金屬等材料,人工分選仍能創造較高的回收價值,這點目前機器尚難以完全取代。

伯明罕市議會雖已提出改善方案,包括增購垃圾車、減少收運頻次與員工再培訓,但現有尖端科技的運用仍顯不足。例如計畫中提到要透過簡訊通知居民收運時間,這雖然值得肯定,卻只是基本措施。直到疫情期間,所有回收站才總算啟用線上預約系統,此前大排長龍的景象不僅浪費時間,車流造成的空汙更增加碳排放。

我們主張應該建立全系統解決方案來發揮新科技的最大效益。自動側裝式垃圾車與智慧垃圾桶已在多個城市投入使用——後者透過感測器監測垃圾量並預測收運時機。市議會可評估各項技術在不同城區的適用性:側裝式垃圾車能自動舉起大型垃圾桶進行清空作業,這項成熟技術在美加與瑞典廣泛使用,雖不適合狹窄巷道,但能顯著提升效率、降低收運成本並保障人員安全。

車載感測器與攝影機可提供各區垃圾分佈資料,生成「垃圾熱點地圖」。AI演演算法能分析這些資料,動態調整車隊收運路線,並透過持續學習最佳化服務品質。在商業區等垃圾量大的區域,智慧垃圾桶的即時資料能避免垃圾堆積,進階機器學習技術還能偵測異常狀況(如某類廢棄物突然暴增),讓收運排程更具彈性。

最新的影像辨識與化學分析技術則能自動分類各類廢棄物,特別是識別有害垃圾。其他創新方案如採用智慧地下大型儲存槽作為社羣集中點,可減少收運頻率,但需配合基礎設施與車輛改裝,西班牙部分地區已有成功案例。倫敦西北部的溫布利區則測試氣動垃圾收集系統,透過地下管線以時速50英里將廢棄物抽送至集中處理站,目前全球超過30國採用此係統。

民眾教育同樣至關重要。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既能節省開支,也能緩解收運系統壓力。對伯明罕而言,忽視科技應用只會讓市議會更難同時滿足居民與清潔團隊的需求。相信多數人寧願在街頭看到更多機器人垃圾車與智慧垃圾桶,而不是成群出沒的巨型老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