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andMe宣告破產!你的基因隱私恐成拍賣品
知名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近日聲請破產保護,讓數百萬使用者的基因資料面臨被拍賣的風險。東北大學資料科學家警告,這些珍貴的個人資料可能落入出價最高者手中,引發嚴重隱私危機。
東北大學電腦科學院副院長Christo Wilson教授指出:「23andMe的基因資料庫規模龐大且極具商業價值。」作為該校網路安全與隱私研究所創始成員,他預測這些資料可能被轉賣給生物醫學新創公司、執法單位,或用於訓練藥物研發的AI系統。
自2006年成立以來,23andMe已售出超過1,200萬組家用DNA檢測套件,協助使用者追溯族譜並評估罹患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這間市值曾達60億美元的公司於3月23日聲請第11章破產保護,雖然宣告將確保客戶資料安全,仍引發外界質疑。
東北大學法學院破產法專家Mark Berman解釋,根據最高法院判例,若破產程式中涉及個人識別資訊交易,必須任命隱私監察官。但債權人追求資產最大化與隱私保護間的矛盾,仍是法官面臨的難題。
更令人憂心的是,美國缺乏聯邦層級的基因隱私法規。Wilson教授直言,即使使用者要求刪除帳號,公司仍會保留電子郵件等資訊,且基因資料「不保證會被刪除」。去年發生的重大資料外洩事件,更暴露其資安防護的脆弱性。
「基因資料的特殊性在於它不僅關乎個人,」Wilson強調,「當我提供自己的基因資料時,某種程度也代表了我的家族成員。」但這些非直接使用者的親屬,卻完全沒有申訴管道。
面對現況,Wilson建議使用者儘速聯絡23andMe要求刪除資料,同時呼籲政府應立法規範這類敏感資料的處理方式。「我們幾乎無法阻止資料被轉賣,只能期待買家不是最糟糕的選擇。」
當被問及民眾是否該擔憂時,Wilson的回答簡潔有力:「當然。」這起事件再次凸顯數位時代下,個人生物特徵資料保護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