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驚現全新小型泰坦巨龍物種
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北巴塔哥尼亞地區,意外挖掘出一種前所未見的小型林孔龍類泰坦巨龍化石。
這隻新發現的恐龍,名為查迪泰坦(Chadititan calvoi),生存於距今約7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牠屬於阿根廷泰坦巨龍中的林孔龍類(Rinconsauria),這類恐龍以其纖細、輕盈且體型較小的特徵著稱,通常身長不超過11公尺,四肢筆直且骨盆結構獨特。
研究團隊指出,查迪泰坦是林孔龍類中體型最小、結構最纖細的物種,估計身長僅約7公尺。與其他泰坦巨龍相比,林孔龍類擁有類似腕龍的姿態、纖細的四肢以及前傾的尾巴,顯示出獨特的身體結構。
查迪泰坦的化石是在阿根廷裡奧內格羅省羅卡將軍城附近的阿納克萊托地層(Anacleto Formation)新發現的化石地點出土。該地點位於馬林家族農場內,距離羅卡將軍城西南約10公里,地勢由幾處零散的惡地和小山丘組成,界定著「莫雷諾鹽沼」低地的東部邊緣。
儘管露頭面積不大,但卻出土了大量化石標本。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並未在該地區發現任何查迪泰坦的骨板化石,這可能意味著林孔龍類泰坦巨龍並未擁有骨板結構。
除了查迪泰坦,研究團隊還發現了豐富的無脊椎和脊椎動物化石群,包括雀鱔、肺魚、烏龜、鱷魚近親、恐龍、蝸牛和蛤蜊等。這些生物曾棲息在一片被沙丘和棕櫚樹環繞的小池塘中,顯示當時的環境雖以乾旱為主,卻仍有豐富的生命存在。
研究團隊還首次記錄了熱帶陸生蝸牛科(Neocyclotidae)以及細管螺屬(Leptinaria)的化石,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對這一古生態系統的理解。
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研究員迪亞哥·波爾博士表示:「這些化石的發現,不僅揭示了查迪泰坦的存在,更讓我們對白堊紀晚期巴塔哥尼亞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特別是在同一時期,與北美和歐洲相比,巴塔哥尼亞地區烏龜數量眾多而鱷魚相對稀少,進一步凸顯了當時南美大陸生態系統的獨特性。」
研究團隊的論文已發表於《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雜誌》,為古生物學界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_____
Federico L. Agnolín et al. 2024. New fossiliferous locality from the Anacleto Formation (Late Cretaceous, Campanian) from northern Patagonia,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titanosaur. Rev. Mus. Argentino Cienc. Nat 26 (2): 217-259; doi: 10.22179/revmacn.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