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韓國神秘洞穴發現四種全新盲眼「龍形擬蠍」 揭開千年前日韓地質連結

韓國神秘洞穴發現四種全新盲眼「龍形擬蠍」 揭開千年前日韓地質連結

全北大學碩士生鄭慶勳(音譯)向國際科學媒體透露:「過去韓國一直缺乏擬蠍專家,因此學界普遍認為國內僅分佈單一物種(Spelaeochthonius dentifier)。」這項突破性研究徹底顛覆了既有認知。

研究團隊在太白山脈與小白山脈的洞穴系統中,發現這些完全適應黑暗環境的特殊生物。鄭同學強調:「我們的研究結果完全超出預期,這些洞穴物種無論在形態或基因上都有顯著差異。更值得關注的是,牠們揭示了日韓兩地千年以上的地質關聯。」

擬蠍是一種外形酷似蠍子的微型節肢動物,分佈於全球多種棲地。其中棲息於洞穴的物種因長期演化,普遍具有「洞穴特徵」(troglomorphism)——包括體色淡化、視力退化甚至完全失明。研究團隊描述這些隸屬Spelaeochthonius屬的生物「通體蒼白、完全失明,具有強烈穴居特徵」。

由於其相對於體型異常巨大的顎部,這類生物被暱稱為「龍形擬蠍」。最新調查幾乎在每個探勘的洞穴都發現過去科學界完全未知的盲眼擬蠍,最終確認四種全新物種:Dugigulensis(杜基窟種)、Geumgulensis(金窟種)、Magwihalmigulensis(萬興窟種)及Yamigulensis(夜味窟種)。

研究指出,這四種擬蠍均具有典型穴居特徵,且目前僅在單一洞穴或喀斯特地形系統中被發現。學者特別強調,此發現凸顯制定保育策略的急迫性,方能完整保護韓國洞穴生態系及其獨特生物多樣性。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PLOS ON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