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尋風暴來襲!新聞媒體產業面臨生死存亡關頭
ChatGPT等生成式AI助理正逐漸侵蝕傳統線上搜尋流量,讓本就岌岌可危的新聞網站雪上加霜。這些平臺不僅奪走寶貴的訪客,更重創媒體賴以為生的廣告收益。
「未來三到四年將是全球出版業最艱困的時期。沒有人能躲過這場AI摘要風暴。」波士頓環球媒體研發副總裁Matt Karolian提出嚴峻警告,「媒體必須築起自己的防護網,否則將被時代洪流吞沒。」
雖然完整資料尚不充足,但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研究顯示,Google搜尋中頻繁出現的AI摘要正大幅降低使用者點選原文的意願。當AI摘要存在時,使用者點選連結的機率竟比傳統搜尋少了整整一半!這對仰賴流量換取廣告收入與訂閱轉換的網路媒體而言,無疑是致命打擊。
東北大學教授John Wihbey直言:「這股趨勢只會加速,很快我們將迎來完全不同的網路生態。」科技巨頭如Google和Meta早已瓜分線上廣告收益,迫使媒體轉向付費訂閱模式。但Wihbey指出,訂閱制同樣需要流量支撐,僅靠付費使用者難以維持大型媒體機構運作。
Karolian透露,波士頓環球集團已開始透過ChatGPT獲取新訂戶,開拓了與潛在讀者接觸的新管道。然而他坦言:「與其他平臺相比,這些成果仍微不足道,甚至輸給小型搜尋引擎。」而Perplexity等AI工具帶來的訂閱成長更是微乎其微。
為因應這場產業革命,媒體公司正積極採用「生成引擎最佳化」(GEO)取代傳統SEO。這項新技術要求提供AI模型清晰標記的內容、完善結構、易讀文字,並強化在Reddit等社群的能見度。但核心問題仍在:「該允許OpenAI爬蟲擷取你的網站內容嗎?」最佳化新創OtterlyAI執行長Thomas Peham丟擲這個難題。
許多新聞出版商因不滿AI公司大量蒐集資料,選擇封鎖爬蟲存取內容作為反制。「我們只需確保使用內容的公司支付合理費用。」新聞/媒體聯盟負責人Danielle Coffey強調。目前已有進展,如紐約時報與亞馬遜、Google與美聯社、Mistral與法新社等達成授權協議。但爭議遠未平息,最受矚目的當屬紐時對OpenAI與微軟的世紀訴訟。
媒體陷入兩難:封鎖爬蟲保護內容,卻可能錯失新讀者;開放存取又難保成功。Peham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媒體領袖選擇重新開放。」但OtterlyAI資料顯示,ChatGPT引用的內容來源中,媒體僅佔29%,遠低於企業網站的36%。更令人憂心的是,有別於Google搜尋會優先顯示可靠來源,「我們在ChatGPT上看不到這種機制。」
危機不僅限於商業模式。路透研究院《2025數位新聞報告》指出,約15%的25歲以下年輕人已習慣用生成式AI獲取新聞。考慮到AI資訊來源與可信度問題,這趨勢可能重演社群媒體造成的訊息混亂。「總要有人做新聞採訪工作,」Karolian一語道破,「沒有原創報導,這些AI平臺根本無從摘要。」
或許意識到這點,Google已開始與新聞機構合作開發生成式AI功能,為產業指明可能的出路。Wihbey預測:「平臺終將明白他們多麼需要新聞業。」但這份覺悟是否來得及拯救搖搖欲墜的新聞編輯部,仍是未解之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