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企鵝的省力秘訣:搭洋流順風車返巢
生物
07-20
最新研究發現,麥哲倫企鵝懂得根據洋流強度調整返巢策略,展現驚人的環境適應能力。這項發表在《PLOS Biology》期刊的研究,揭示了南美洲沿岸企鵝獨特的導航智慧。
每年9月至2月間,麥哲倫企鵝會在智利與阿根廷沿海繁殖後代。成年企鵝常需游出100多公里遠赴漁場,為幼雛捕捉小型魚類、烏賊和甲殼類。英國斯旺西大學生物學家羅里·威爾森指出:「牠們會長時間出海覓食,再帶著漁獲返巢哺育幼鳥。」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生物學家大衛·格瑞米葉解釋,長途海洋旅行不僅需要絕佳的方向感,更要懂得善用洋流。就像《海底總動員》中的海龜角色「龜龜」利用洋流遷徙一樣,企鵝也發展出應對洋流的聰明策略。
研究團隊在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的聖洛倫索繁殖區,為27隻成年企鵝裝設GPS追蹤裝置。結果發現,當洋流平靜時,企鵝會直線游回巢穴;但在強流環境下,牠們會順應洋流採取S形路線,雖然路程變長卻能節省體力。
威爾森教授幽默地表示:「這些企鵝可不想當拼命三郎。」研究數據顯示,這種順流而行的策略不僅能避免偏離航線太遠,途中還能順便捕魚,可謂一舉兩得。
科學家推測,企鵝可能結合先天本能與後天經驗來判斷洋流狀況。格瑞米葉博士形容:「牠們就像帶著與生俱來的海洋使用手冊。」但年幼企鵝也會透過觀察成鳥行為來學習導航技巧。
目前最令科學家困惑的是,在缺乏明顯地標的開闊海域中,企鵝究竟如何感知洋流方向和強度。格瑞米葉博士坦言:「這仍是動物導航領域的重大謎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