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桑那驚見史前翼龍樂園 揭開2億年前北美洲生態奧秘
美國古生物學家在亞利桑那石化森林國家公園的偏遠化石層中,發現全新品種翼龍的下顎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數百件珍貴化石,包含全球最古老的烏龜化石之一。
這種名為「麥氏曙光翼龍」(Eotephradactylus mcintireae)的新物種,生活於距今約2.09億年前的晚三疊紀時期,當時的亞利桑那地區還是盤古大陸的一部分。
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格曼博士研究團隊指出:「這種帶翼爬行動物體型嬌小,甚至可以輕鬆停駐在人類的肩膀上。」
在博物館化石實驗室擔任18年志工的標本處理師麥金泰爾興奮表示:「最令人驚喜的是,我們發現的標本牙齒仍完好嵌在骨頭裡,這讓物種辨識工作變得容易許多。這些帶齒的顎骨為早期翼龍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關鍵線索。」
研究人員從牙齒磨損的尖端推斷,這種翼龍可能以當地魚類為食,而當時許多魚類都長有盔甲般的硬鱗。麥氏曙光翼龍的鄰居包括巨型兩棲動物、身披硬甲的遠古鱷魚近親、青蛙和海龜等生物。
除了翼龍化石,考古團隊還發掘出超過1,200件個體化石,包含骨骼、牙齒、魚鱗和糞化石。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化石群包含16種不同的脊椎動物類群,展現出當時多元的生態系統。」
當時這個位於赤道附近的區域遍佈交織的河流,水中棲息著淡水鯊魚、腔棘魚等魚類,以及體長可達1.8公尺的巨型兩棲動物。陸地上則盤踞著早在三疊紀前期就演化出的兇猛爬行動物,包含身披硬甲的草食動物,以及長滿利齒、外型酷似巨型鱷魚的掠食者。
這個新發現的化石層屬於石化森林國家公園上層的欽爾組地層。研究人員解釋:「2.09億年前,這片位於亞利桑那東北部的區域屬於半乾旱氣候,遍佈小型河道,容易發生季節性洪水。這些洪水將沉積物和火山灰沖刷到河道中,很可能是造成這批生物集體埋藏的原因。」
研究團隊指出,這個遺址填補了三疊紀末大滅絕事件前的化石記錄空白。約2.015億年前,伴隨著盤古大陸分裂的大規模火山噴發劇烈改變了全球氣候,導致地球上約75%的物種滅絕,為恐龍等新興物種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克里格曼博士強調:「這處遺址記錄了陸地生態系統的過渡時期,我們看到中生代興盛的物種與那些無法度過三疊紀的古老生物共存。這樣的化石層能確證這些動物確實曾生活在同一個時空。」
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為理解地球生命演化史提供了珍貴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