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心碎真的會致命?——認識「章魚壺心肌病」

心碎真的會致命?——認識「章魚壺心肌病」

心碎,是小說故事中常見的主題。在現實世界裡,它有個名稱叫「章魚壺心肌病」(takotsubo syndrome) 。在愛爾蘭畫家詹姆斯・巴里於18世紀創作的這幅畫中,李爾王在他最疼愛的女兒科迪莉亞的屍體旁哭泣。

因心碎而悄然逝去,是神話與奇幻故事中常出現的情節。在《星際大戰》的宇宙中,帕德梅・阿米達拉在丈夫墮入黑暗面成為黑武士達斯・維德,且她生下路克和莉亞後,可能就是因心碎而死。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在得知心愛的科迪莉亞死訊後,也被心碎擊倒。

撇開戲劇不談,這些角色很可能是患上了「章魚壺心肌病」—— 一種左心室短暫且劇烈的功能障礙。它可能在極端的情緒或身體壓力後出現,這讓「心碎」不僅真實存在,還可能致命。

英國多塞特大學醫院的心臟病專家翠莎・辛格表示,長久以來,心碎而死在小說中一直是受歡迎的主題,但臨床醫生直到1960年代才開始記錄真實案例。「典型的案例描述通常是,一位年邁或中年女性剛失去摯愛,大約一天後,她就因心碎去世。」

隨著影像技術進步,醫生能直接研究患病患者的心臟。在很多案例中,負責將含氧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左心室會膨脹。其形狀讓日本臨床醫生聯想到「章魚壺」,一種用來捕捉龍蝦和章魚的圓罐。1990年,廣島市立醫院的心臟病專家佐藤光和同事提出用「章魚壺」一詞來描述這種病症。

引發這種病症的原因仍是個謎。一種假說認為,急性創傷事件會導致大腦中的去甲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以及腎上腺中的腎上腺素激增。由於左心室富含這些化學物質的受體,突然大量湧入可能會使原本緊繃且有彈性的心肌變得鬆弛、腫脹,導致它無法向身體輸送足夠血液。另一種假說則是,壓力反應會暫時「擊昏」心臟。鑒於大多數案例都出現在更年期後的女性身上,雌激素降低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章魚壺心肌病」相對罕見,在因疑似心臟病發作而就醫的患者中,僅佔大約2%。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臟病專家彼得・拉科回憶起1980年代的一個案例。一位年長女性被召到威斯康辛鄉下的一家醫院,看到因車禍去世的兒子的遺體。「不到五分鐘,她就開始劇烈胸痛,然後暈倒在地。」拉科說。

這名女性被空運到麥迪遜,拉科將導管插入她的心臟,想檢視是否有堵塞導致心臟病發作。令他驚訝的是,「她的動脈完全正常,但心臟功能卻大幅下降。」在「章魚壺心肌病」中,心臟血管通常是通暢的。事實上,大多數患者並沒有典型的心臟病風險因素。

事後回顧,拉科意識到他的患者患的是「章魚壺心肌病」。如今,心臟功能下降卻無明顯疾病跡象就是一個線索。醫生會尋找急性壓力源,比如近期的喪親之痛。在某些案例中,悲劇事件很明顯。但就連像新冠疫情或紐西蘭地震這種有更長期影響的事件,也被記錄為誘發病症的臨界點。辛格指出,很多患者有焦慮或抑鬱等精神疾病。

儘管「章魚壺心肌病」症狀嚴重,但發作時間極短,通常也不致命。大約4%的患者會死亡,而大約75%的患者像拉科的患者一樣,在10天後完全康復。很多患者在48到72小時後就能康復。「這真的太不可思議了。」辛格說,「我記得有位女士入院時,她的左心室功能嚴重受損,六小時後我再為她做掃描,發現功能已經從嚴重受損變得幾乎接近輕微受損,近乎正常了。」

標準的治療方法是按心力衰竭來治療患者。「但最近,尤其是看到有些人恢復得如此迅速,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拉科說,「我們真的有必要讓患者服用這些藥物嗎?它們真的會有效果嗎?」有可能在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支援的情況下,心臟能自行恢復。

拉科表示,既然知道如今存在「章魚壺心肌病」,如果歷史上一些因「悲傷」導致的死亡案例其實是這種病症,他也不會感到意外。他說,在過去,人們除了信仰別無依據,認為「某個神因某人的罪過而懲罰他,使其倒地身亡」是合理的想法。而如今,「至少有了一個可能的生理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