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灣的綠色警訊:浮游生物繁盛背後的生態危機
在阿曼灣這片充滿生機卻又脆弱的水域中,隨著季節更迭,壯觀的浮游生物繁盛現象——甚至從太空中都能清晰可見——不斷上演。這些由季風驅動的上升流所引發的繁盛,將海洋染成旋渦般的綠色。然而,在這美麗景象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潛在的威脅: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的崛起。這種浮游生物不僅消耗氧氣,還重塑了食物網,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隨著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追蹤這些劇烈變化,科學家們逐漸揭開了一個海洋變遷的故事及其深遠的影響。
阿曼灣位於阿曼與伊朗之間,形狀如同漏斗,西接阿拉伯海,東連荷姆茲海峽與波斯灣。這條戰略水道不僅是國際航運的主要路線,更支撐著當地的手工漁業,這些漁業對該地區多個國家的經濟至關重要。
阿曼灣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之一,便是其頻繁的浮游生物繁盛現象——這些微小的植物狀生物數量突然激增,構成了水生食物網的基礎。這些繁盛通常遵循季節性模式,當溫度、陽光和營養物質等條件最適合浮游生物生長時,便會出現。
最大的繁盛通常發生在冬季和早春(1月至3月),以及夏季(6月至8月)。在冬季和早春,季風將表層海水推離海岸,引發上升流,將較冷且富含營養的水帶到表層,從而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這些繁盛規模如此龐大,以至於從太空中都能清晰可見。今年2月和3月,NASA的衛星捕捉到了一次大規模的繁盛現象,浮游生物群從阿曼灣漂向阿拉伯海,從太空中俯瞰,景象令人驚嘆。
3月8日,當Landsat 8上的操作陸地成像儀(OLI)拍攝到上述影像時,渦流和洋流將浮游生物拉成狹窄的旋渦帶。同一天及3月24日,PACE(浮游生物、氣溶膠、雲、海洋生態系統)衛星上的海洋色彩儀器(OCI)也捕捉到了類似的影像,並測量了表層水中葉綠素的濃度。
與陸地上的植物一樣,浮游生物利用葉綠素和其他捕光色素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產生糖分作為能量來源。水中的葉綠素改變了陽光的反射和吸收方式,使科學家能夠繪製浮游生物的數量和位置。
這些綠色旋渦中很可能包含了夜光藻——一種過去曾在這裡發現的海洋甲藻。儘管夜光藻的繁盛景象美麗,但其存在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後果。細菌在分解死亡的浮游生物時會消耗氧氣,這可能導致缺氧,有時甚至會使氧氣水平降至足以殺死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程度。
在更廣泛的阿拉伯海區域,近年來水域中的浮游生物群落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支援豐富的矽藻——一種對海洋食物網至關重要的浮游生物——轉變為以夜光藻為主。與矽藻不同,夜光藻能夠在分層更明顯且溶解營養物質較少的水域中茁壯成長。這一轉變引發了連鎖反應,包括水母和海樽的增加,以及橈足類和有鰭魚類的減少。
本文影像由NASA地球觀測站的Wanmei Liang提供,使用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Landsat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