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革命性突破!石墨烯包覆催化劑大幅降低綠氫技術鉑用量

革命性突破!石墨烯包覆催化劑大幅降低綠氫技術鉑用量

科學家最新研發出一款突破性的石墨烯包覆催化劑,能以極微量鉑金屬實現高效能的工業級氫氣生產,為綠能產業帶來重大革新。

質子交換膜(PEM)水電解技術是規模化生產綠氫的關鍵製程,其中鉑碳(Pt/C)催化劑因其優異的氫氣吸附能力與耐酸性,成為陰極催化劑的首選材料。然而高鉑用量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嚴重阻礙該技術的普及應用。

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鄧德會教授、餘亮教授團隊聯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軍嶺教授、大連化物所於紅梅教授等共同研發的新型催化劑,成功登上國際頂刊《焦耳》(Joule)。這項創新採用鈷鎳(CoNi)奈米合金為核心,外覆單層石墨烯形成獨特的「鎖子甲」結構。

研究團隊發現,CoNi合金的電子會轉移至外層碳原子,透過3d-2p電子互動作用,使石墨烯表面形成不對稱分佈的π電子態。當透過原子層沉積技術植入鉑單原子後,這些特殊電子態會產生雙重效應:一方面透過電子轉移最佳化鉑原子的氫吸附能力,另一方面藉由π電子與鉑5d軌域的強相互作用,大幅提升催化劑穩定性。

實際測試表現驚人:採用該催化劑的PEM電解槽在2.02伏特電壓下可達4.0 A/cm²的超高電流密度,且於2 A/cm²條件下穩定運轉超過1,000小時,鉑載量僅需1.2 μg/cm²。更令人振奮的是,團隊組裝的2.85千瓦工業級電解系統,在1.5 A/cm²工業標準電流密度下持續運作300小時以上,展現卓越的商業化潛力。

「這項研究為開發高效能、長壽命且低成本的酸性水電解催化劑提供了全新思路。」鄧德會教授強調。該技術突破不僅可大幅降低綠氫生產成本,更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參考文獻:Mingxia Xu等學者發表於《焦耳》期刊之Enriched asymmetric π electrons confining single-site Pt for acidic hydrogen evolution,DOI: 10.1016/j.joule.2025.101968

掌握最新科研動態:立即訂閱SciTechDaily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