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洞穴線索揭密:遠古人類如何穿越地球最嚴酷的沙漠

洞穴線索揭密:遠古人類如何穿越地球最嚴酷的沙漠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過去800萬年間,撒哈拉-阿拉伯沙漠曾多次出現潮濕期,這可能為早期人類祖先跨越這片生命禁區提供了關鍵通道。這項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透過分析沙烏地阿拉伯七座石灰岩洞穴中的鐘乳石化學成分,重建了該地區的古氣候變遷史。

研究團隊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主導,與沙烏地文化遺產委員會合作,發現阿拉伯半島曾歷經多次降雨增加的時期。這些濕潤期可能持續數千年之久,將原本乾旱的沙漠轉變為適合生物遷徙的綠洲。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胡伯特·馮霍夫博士指出:「這些週期性出現的濕潤環境,不僅具有氣候學意義,更為非洲與歐亞大陸間的哺乳動物交流創造了條件,其中可能包括我們的人類祖先。」

沙烏地首席考古學家費薩爾·吉布林強調,過去學界常忽略阿拉伯半島在人類遷徙史上的重要性,但這項研究證實該地區實為生物交流的關鍵走廊。研究人員透過放射性定年技術,精確測定洞穴沉積物的形成年代,並從鐘乳石中的微小水分子包體,確認這些降雨主要來自南方的季風系統。

論文第一作者莫妮卡·馬爾科夫斯卡解釋,隨著北半球逐漸冷卻,季風雨帶南移,導致阿拉伯半島整體趨向乾燥化。這種氣候變遷最終使濕潤期變得更加短暫而珍貴,成為物種遷徙的黃金視窗。石灰岩洞穴被證實是絕佳的古氣候檔案庫,因為鐘乳石中的碳酸鈣化學組成會隨地表氣候變化而改變,就像大自然的氣候紀錄儀。

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改寫了我們對人類遷徙路徑的理解,也為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物種分佈提供了重要啟示。隨著更多考古證據的發現,阿拉伯半島在人類演化史上的關鍵角色正逐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