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天文學家發現「自殺行星」! 近距離系外行星正引發恆星磁暴自毀

天文學家發現「自殺行星」! 近距離系外行星正引發恆星磁暴自毀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CHEOPS)任務團隊,近日觀測到一顆正在「自殺」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與其母恆星之間的特殊磁力互動,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強烈輻射閃焰,正在一點一滴地蒸發掉自己的大氣層。

這個驚人發現提供了首個直接證據,證明行星確實能夠主動影響其母恆星的活動。雖然科學家早在1990年代就提出這種可能性,但這次觀測到的閃焰強度,竟然比當初預測的還要強上100倍!

這顆編號為HIP 67522 b的系外行星,繞行一顆比太陽稍大且溫度略低的年輕恆星。這顆恆星年齡僅1700萬歲(相較於太陽的45億年),擁有異常活躍的磁場活動。HIP 67522 b的軌道週期僅7天,距離母恆星極近。

研究團隊利用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和ESA的CHEOPS進行觀測時,意外發現這顆行星透過恆星前方時,總會伴隨著強烈的閃焰爆發。團隊共記錄到15次閃焰,幾乎都發生在行星凌日期間。

「這就像是行星在對恆星『拉繩子』,」研究主持人Ekaterina Ilin解釋道,「當行星在軌道上移動時,它會收集能量並沿著恆星的磁力線傳遞波動,就像甩動繩子一樣。

天文學家驚見「自殺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正以驚人速度自我毀滅

歐洲太空總署的Cheops任務團隊近日觀測到一顆不尋常的系外行星,它不僅引發宿主恆星產生強烈磁暴,更因此在逐步瓦解自己的大氣層。這項發現首度為行星與恆星間的磁場互動提供了直接證據,徹底顛覆了天文學家過去的認知。

這顆編號為HIP 67522 b的行星距離其宿主恆星極近,公轉週期僅需7天。觀測資料顯示,它引發的恆星耀斑強度比科學家1990年代的預測高出100倍之多。這些強烈的輻射爆發正在剝離行星稀薄的大氣層,使其體積逐年縮小。

HIP 67522恆星比太陽略大且溫度稍低,但年齡僅有1700萬年,相當於太陽46億年壽命中的「嬰兒階段」。研究團隊利用NASA的TESS衛星和ESA的Cheops衛星進行觀測,記錄到15次耀斑爆發,其中絕大多數都發生在行星從地球視角「凌日」的時刻。

領導這項研究的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科學家Ekaterina Ilin表示:「這是我們首次目睹行星反過來影響宿主恆星,完全顛覆了恆星獨立運作的既有假設。」研究團隊推測,當行星在軌道上執行時,會像拉扯繩索般扭曲恆星的磁力線,最終在恆星表面引發劇烈的耀斑爆發。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耀斑產生的輻射量是正常情況的6倍,導致這顆密度僅如棉花糖般的氣態行星(大小與木星相仿)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流失質量。科學家估算,在未來1億年內,它可能從木星等級的巨行星萎縮成海王星大小的天體。

這項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開啟了系外行星研究的新篇章。研究團隊計畫利用不同波段的望遠鏡追蹤這些耀斑的能量特性,同時尋找更多類似的恆星-行星系統。歐洲太空總署未來的柏拉圖號(Plato)系外行星獵人任務也將加入觀測行列,為這項突破性發現提供更精確的資料。

這顆「自殺行星」的發現不僅證明宇宙中充滿驚奇,更提醒我們:即使是行星,也可能因與宿主恆星過度親密而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