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藥吃超過4.4年恐增33%失智風險!醫界最新研究示警
最新醫學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類胃藥的民眾,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可能增加33%。這項發表於《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雖然短期使用這類藥物並未發現相關風險,但持續服用超過4.4年就會亮起警示紅燈。
研究主持人、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Lakshminarayan博士強調:「這項研究並未證明PPI會直接導致失智,但確實發現了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值得進一步探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僅針對處方用藥進行分析,未包含民眾自行購買的成藥。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消化道問題,當胃酸逆流至食道時,會引發火燒心、潰瘍等不適症狀,嚴重者更可能發展為胃食道逆流疾病(GERD),甚至增加食道癌風險。PPI類藥物透過抑制胃壁細胞的酵素作用來減少胃酸分泌,是醫師常用來治療嚴重逆流症狀的處方藥物。
這項研究追蹤了5,712位45歲以上、初始時未有失智症狀的成年人,平均年齡75歲。研究團隊透過年度訪談追蹤用藥狀況,發現約26%受試者(1,490人)有服用PPI的紀錄。經過5.5年的追蹤後,共有585人出現失智症狀。
進一步分析顯示:未服藥的4,222人中,415人罹患失智(每千人年19例);而服藥超過4.4年的497人中,則有58人出現失智症狀(每千人年24例)。在調整年齡、性別、種族及健康狀況等變因後,長期服藥者罹患失智的風險較未服藥者高出33%。
Lakshminarayan博士提醒:「除了服用制酸劑外,維持健康體重、避免宵夜和特定刺激性食物等都是改善逆流的方式,但每個人適合的治療方法不同。民眾切勿自行停藥,應先與醫師討論最適切的治療方案,以免症狀惡化。」
本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旗下機構贊助,但因每年僅進行一次用藥訪談,可能無法完全掌握受試者中途停藥或改用成藥的狀況,這些都是研究的限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