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消融竟加速板塊運動?教科書可能錯了!
地球
04-30
最新研究顯示,一萬年前冰河時期結束時,北美板塊移動速度竟暴增25%,大西洋中洋脊擴張速率更提升40%。這項發現可能改寫我們對板塊構造學的認知,而現代格陵蘭冰層融化恐將重演歷史!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地球物理學家袁濤與鍾世傑透過電腦模擬發現,2.6萬年前覆蓋北美的勞倫泰德冰原消退時,大量融冰注入海洋,不僅導致海平面每年上升約1公分,更意外影響了板塊運動。這項突破性研究已刊登於《自然》期刊。
「傳統理論認為海底擴張與大陸漂移需耗時數百萬年,」物理系教授鍾世傑解釋:「但我們證實冰河作用能在短短萬年間引發顯著地殼運動。」研究團隊將地球比喻為記憶床墊——當厚重冰層從加拿大與格陵蘭消失,就像人離開床墊後,地表開始回彈。
這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研究特別聚焦大西洋中洋脊。這條貫穿冰島的海底山脈原是巖漿湧升的活躍地帶,過去被認為擴張速率穩定維持在每年2公分。然而新模型顯示,冰層消融可能透過三種機制影響地殼:垂直回彈、水平位移,以及對洋脊擴張的連動效應。
更驚人的是,研究指出冰河消退可能與冰島火山活動高峰期有關。袁濤說明:「格陵蘭融冰加速洋脊擴張,促使更多巖漿上湧,這解釋了冰河期末期冰島為何出現劇烈火山噴發。」
雖然現今格陵蘭冰層融化速度尚不足以明顯影響板塊運動,但學者警告,若融化速率持續增加,未來數百年可能再度激發冰島火山活動。這項發現不僅改寫教科書內容,更為氣候變遷的地質效應提供全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