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發現!銀河系可能藏有350億顆「超級地球」
天文學家最新研究指出,銀河系中可能存在高達350億顆「超級地球」——這些行星體積比地球大,卻比海王星小。這項突破性發現徹底顛覆了我們對行星系統的認知,顯示太陽系可能只是宇宙中的特例,而非普遍標準。
這項發現源自於觀測到代號OGLE-2016-BLG-0007的微重力透鏡現象。當行星這類具有質量的天體從恆星前方經過時,其重力會像放大鏡一樣彎曲並增強背景恆星的光線,形成獨特的光度變化。研究團隊正是透過這種特殊的天文現象,發現了這顆與眾不同的行星。
這顆超級地球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距離母恆星約15億公里(相當於土星到太陽距離的1.5倍),而母恆星質量僅為太陽的60%。主導這項研究的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學者張偉成表示:「我們在原本只會發現巨型氣態行星的軌道區域,首次找到這類中等大小的行星,這完全出乎意料。」
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韓國微重力透鏡望遠鏡網路(KMTNet)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平均每0.35顆恆星就擁有一顆執行在類似木星軌道上的超級地球。考慮到銀河系約有1000億顆恆星,意味著可能有高達350億顆超級地球潛藏在各恆星系統的外圍區域。
共同作者、史密松天體物理觀測站的Jennifer Yee博士指出:「這項研究證實,從比地球稍大的行星到木星大小的天體,在銀河系中都相當普遍,特別是那些執行軌道比地球更遠的超級地球。」
韓國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所的鄭允吉博士補充道:「這項發現顯示,多數行星系統的結構可能與太陽系大不相同。」目前KMTNet在智利、南非和澳洲設有三座望遠鏡,未來還將持續擴建。
清華大學與西湖大學的毛淑德教授表示:「現有資料已為寒冷行星的形成機制提供線索。隨著未來幾年觀測樣本增加四倍,我們將能更精確地透過KMTNet資料來驗證這些遙遠行星的形成與演化理論。」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