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塑化危機:科學家呼籲全面禁用有害塑膠化學物質

塑化危機:科學家呼籲全面禁用有害塑膠化學物質

專家們呼籲減少塑膠中的有毒化學物質,並加強法規以確保更安全、更永續的生產。他們警告,單靠回收無法解決塑膠汙染危機。研究人員敦促大幅減少塑膠製造中使用的化學物質數量,並全面禁用那些已知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害的物質。這些建議詳見於劍橋大學出版社最新發表的《Cambridge Prisms: Plastics》期刊論文。

塑膠汙染對人類福祉和環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雖然回收常被視為解決方案,但塑膠中廣泛存在的有毒化學物質——無論是在生產過程中故意或無意新增的——都削弱了其作為安全且永續方法的有效性。為應對塑膠汙染危機,必須改善塑膠製造的安全性和永續性。政策制定者需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進行調整,以減少塑膠生命週期中的毒性,並在製造的每個階段處理化學物質問題。

研究人員提出了五項政策策略,以支援向更安全、更永續的塑膠轉型。瑞典哥德堡大學生物與環境科學系及未來化學風險評估與管理中心的論文主要作者Bethanie Carney Almroth表示:「迄今為止,大多數政策談判都集中在塑膠生命週期的下游方面,例如如何重複使用和回收塑膠。然而,在塑膠回收被視為安全做法之前,必須先解決當今塑膠製造系統中的缺陷。」

塑膠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包括單體、聚合物、加工劑、填料、抗氧化劑、塑化劑、色素、抗菌劑和穩定劑——而塑膠生產已達到威脅地球功能穩定性的水平。此外,塑膠產品中的化學物質數量和種類各不相同,且對透明度和報告的要求極少。Carney Almroth強調:「我們需要一個強制性的全球標準化授權,確保塑膠中使用的化學物質透明報告,以促進更安全、更永續的重複使用、補充、再利用和回收市場。」

Carney Almroth和她的同事還強調了用於特定目的的化學物質——例如電子產品中的阻燃劑——汙染其他領域塑膠流的風險,如玩具或食品包裝。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人類學家、論文共同作者Tridibesh Dey博士則關注塑膠產品和廢棄物對日常化學暴露的深遠影響。他強調:「安全有效的塑膠迴圈經濟的關鍵在於對塑膠生命週期中的化學物質進行監管。」

Dey博士在印度與塑膠廢棄物拾荒者和回收者共事超過一年,他特別指出這些脆弱群體因處理多種塑膠相關化學物質的累積負荷而承受的多代健康與社會經濟負擔。他補充道:「甚至在塑膠產品成為廢棄物之前,它們就可能滲出、釋放和排放潛在的有毒化學物質,暴露於不知情的消費者——包括兒童、長者、孕婦、殘障人士。此外,塑膠生產的排放物也對周邊社羣造成災難性影響。」

國際汙染物消除網路的Therese Karlsson表示:「我們的研究清楚表明,人類社會不能僅依賴回收來終結塑膠汙染危機。目前,我們需要在塑膠生命週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進行改善。我們還需要優先禁用已知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塑膠汙染對人類和地球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Bethanie Carney Almroth等人於2025年1月16日發表於《Cambridge Prisms: Plastics》的論文〈Addressing the toxic chemicals problem in plastics recycling〉,DOI: 10.1017/plc.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