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宇宙失落40%物質終被發現!「模擬結果從頭到尾都正確」

宇宙失落40%物質終被發現!「模擬結果從頭到尾都正確」

天文學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就像我們很容易發現明亮的恆星,卻難以觀測到陰暗的小行星一樣,雖然天文學家已發現無數閃耀在宇宙深處的星系,但要捕捉漂浮在星系間的稀薄氣體,始終是個艱鉅的挑戰。

最新研究利用「快速電波爆發」(FRBs)這類僅持續毫秒的強力電波訊號,成功破解這個難題。當電波穿越星際氣體時,其頻率會產生擴散現象,研究團隊正是透過分析這種「色散效應」,精準估算出宇宙中物質的總量。

FRBs的發現至今僅約十年,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有些會重複出現,有些則否;並非所有FRBs都能追溯來源。本次研究分析69個已定位的FRBs,距離最近約1174萬光年,最遠的FRB 20230521B更創下91億光年的紀錄。

哈佛大學助理教授連恩·康納(研究期間任職於加州理工學院)解釋:「FRBs就像穿透星際迷霧的探照燈,透過精確測量光速變化,我們能估算這些肉眼不可見的氣體質量。」

這項發現同時獲得X射線觀測的獨立驗證。雖然這些溫度高達數百萬度的星際氣體會輻射X射線,但因密度極低,必須動用歐日合作的XMM-牛頓與朱雀兩架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

研究團隊特別鎖定「夏普力超星系團」——這個距地球10億光年內最龐大的結構,質量相當於千萬億個太陽,包含8000多個星系群。兩架望遠鏡成功測量出橫跨2300萬光年(相當於銀河系直徑230倍)的氣體絲狀結構,其質量與理論預測完全吻合。

荷蘭萊頓天文臺首席研究員康士坦丁諾斯·米格卡斯興奮表示:「這是首次觀測結果與宇宙模型高度吻合,證明模擬計算從頭到尾都是正確的。」

這項突破性研究讓我們更清楚宇宙物質的分佈樣貌。原來星系並非隨機散佈,而是沿著由氣體與星系團構成的「宇宙網」排列。掌握物質分佈圖,將幫助我們理解宇宙結構的形成與演化歷程。

相關研究成果已分別發表於《自然天文學》與《天文與天體物理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