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工程師討厭被打斷?生理資料揭露驚人真相

工程師討厭被打斷?生理資料揭露驚人真相

當軟體工程師進入「心流狀態」時,最怕的就是被人打斷。這種全神貫注的工作狀態一旦中斷,往往需要花費額外時間重新進入狀況,導致生產力下降、壓力上升。但範德比爾特大學軟體整合系統研究所(ISIS)的最新研究卻發現,並非所有打斷方式都會造成相同影響。

電腦科學系助理教授Kevin Leach、Yu Huang與資工系大四學生Yimeng Ma共同進行了一項對照研究。他們讓參與者在進行編碼、程式理解與程式審查任務時,體驗六種不同型別的實體與螢幕中斷方式,模擬工程師日常工作可能遇到的幹擾情境。

研究團隊透過手環感測器收集生理資料,並記錄受試者的自我壓力評分。Yimeng Ma表示,多數發現符合研究預期,但有一項結果特別令人意外。

「中斷會影響表現並不奇怪,」Leach解釋,「但有趣的是,面對面打斷雖然讓受試者自覺壓力更大,生理資料卻顯示他們的心率變異性降低,代表實際承受的生理壓力反而較小。」

Yu Huang指出這項發現的重要性:「這表示主觀感受與生理資料未必一致。」研究團隊在實驗設計上格外謹慎,因為涉及人體試驗需要嚴謹的資料收集流程。他們對20位範德比爾特資工系學生進行了每人兩小時的個別測量。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中斷對開發者的細微影響,更強調在評估開發者滿意度與生產力時,必須同時考量客觀生理資料與主觀壓力感受。研究團隊認為,理解這些複雜性將有助軟體公司與管理者制定更有效的中斷管理策略、任務分配方式與壓力減輕措施。

該研究在2024年於里斯本舉行的國際軟體工程會議(ICSE 2024)上發表,從143篇論文中脫穎而出,榮獲ACM SIGSOFT傑出論文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