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催眠」鯊魚採精 成功人工授精母鯊
海洋科學家們正在使用一種特殊且略顯奇特的方法,稱為「強直性靜止」,來有效地「催眠」雄性豹紋鯊。這種方法在原理上相當基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相當棘手:基本上,透過輕輕刺激鯊魚鼻部上的感覺孔來誘導它們進入這種狀態。
一旦進入這種狀態,鯊魚可以被翻轉過來,這似乎會使它們感到迷失方向,從而變得更容易處理。在這種狀態下,它們的肌肉會放鬆,呼吸變得更深且更有節奏。這種方法對鯊魚是完全安全的,一旦從這種狀態中釋放,它們會迅速恢復正常。
鯊魚並不是唯一會進入強直性靜止的動物。這種行為也在其他物種中觀察到,包括魟魚和鳥類,不過誘導它們進入這種狀態的方法並不一定涉及將它們翻轉過來,例如在鯊魚的情況下。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狀態為何會發生,但這可能與某些物種的繁殖有關,而在其他物種中則可能是一種防禦反應。
在鯊魚的情況下,誘導強直性靜止使研究人員能夠收集樣本。豹紋鯊研究員克里斯汀·達吉恩博士在一份宣告中表示:「這意味著我們的五人團隊可以在野外水下從雄性鯊魚身上抽取精液和血液樣本。」
達吉恩在Facebook上開玩笑說:「從未想過我會在水下與鯊魚如此親密接觸。」但為什麼這些研究人員要「擠奶」這些雄性鯊魚呢?原因是印度太平洋豹紋鯊(Stegostoma tigrinum,在其他地方因其幼鯊的條紋會發展成斑點而被稱為斑馬鯊)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
因此,達吉恩和她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們,作為「大澳洲豹紋鯊精液探險隊」的一部分,正在嘗試透過在黃金海岸海洋世界、悉尼海洋生物水族館和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人工授精雌性豹紋鯊來幫助這一物種。
達吉恩表示:「我們希望這種海洋繁殖技術將成為國際專案的遊戲規則改變者,這些專案旨在全球範圍內補充豹紋鯊物種,特別是在印尼等瀕臨滅絕的地區。」
該團隊還將密切關注這項工作中產生的任何幼鯊的DNA;有文獻記載的證據表明,該物種能夠在沒有雄性受精的情況下產下健康的卵。達吉恩在2016年研究一隻在湯斯維爾水族館孵化出三隻幼鯊的鯊魚時,見證了這種「處女生殖」形式,發現這種情況在全球研究中似乎更為常見。
達吉恩補充道:「一旦這些卵產下,獸醫確定它們是受精卵,它們將被送往我們在西巴布亞的拉賈安帕特群島的合作夥伴,直到它們孵化成幼鯊,希望這些幼鯊能夠幫助補充這些受保護的水域。」
除了收集精液用於人工授精外,該團隊還將一些鯊魚帶到水面,插入聲學標籤。達吉恩表示:「我們現在可以透過海洋聲學接收器網路跟蹤這些鯊魚的動向,進一步為這項雄心勃勃的補充專案的保護工作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