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生菜暗藏危機!美國研究揭密大腸桿菌汙染關鍵

生菜暗藏危機!美國研究揭密大腸桿菌汙染關鍵

美國康乃爾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羅蔓生菜屢次爆發大腸桿菌汙染事件的關鍵原因,竟與農場灌溉方式密切相關。這項研究為食品安全把關提供了具體解方。

研究團隊指出,未經處理的地表水透過噴灌系統使用,是導致生菜遭受汙染的主因。若能改採溝灌或滴灌系統,並加強運輸過程中的冷藏管理,將可大幅降低風險。這項發現促使業界必須重新審視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供應鏈系統。

該研究共同作者、食品安全專家Martin Wiedmann教授強調:「重點應放在三個方面:減少受汙染灌溉水造成的產品汙染、確保加工過程中的清洗能有效降低細菌數量,以及改善配送過程的溫度控制。」

研究團隊成員Renata Ivanek教授解釋:「我們試圖全面性地描述整個系統,考量各種風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解決方案不是單一的,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採收前階段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灌溉水的影響程度。」

研究發現,噴灌系統雖然在發芽期、降溫效果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卻是造成汙染的高風險因素。Ivanek教授表示:「改用滴灌或溝灌能減少水與葉片的直接接觸,但這些系統會增加農民的生產成本。」

此外,研究也強調冷鏈管理的重要性。Ivanek教授警告:「若農場或加工環節已出現汙染,再加上不當的運輸溫度,就會形成完美的細菌滋生風暴,嚴重影響食品安全和產品保鮮期。」

這項研究旨在幫助決策者建立更完善的食物安全管理措施。Ivanek教授最後補充:「美國食品供應鏈相較其他國家已相當安全,但我們仍在探索如何進一步提升安全性,以及該在哪些環節投入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