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電動車環保迷思:再生能源不足恐加劇碳排放

電動車環保迷思:再生能源不足恐加劇碳排放

最新研究顯示,電動車未必是減碳萬靈丹!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與中國廈門大學學者聯手發表於《能源》期刊的報告指出,若電力來源仍以化石燃料為主,電動車反而可能造成更多二氧化碳排放。

研究團隊分析15年間26國資料,發現驚人趨勢:電動車普及率與碳排放量竟呈正相關。關鍵在於,許多國家仍依賴燃煤、燃油發電來驅動這些「環保車」。奧克蘭大學商學院能源中心副教授Stephen Poletti與博士生Simon Tao直言,全球範圍內尚未觀察到電動車帶來的顯著減碳效果。

「這結果看似違反常識,卻戳破電動車必然減碳的迷思。」Tao強調:「電動車的環保效益,完全取決於各國發電結構的乾淨程度。」Poletti舉例,若使用燃煤電廠供電,考量從生產到報廢的全生命週期,某些電動車的間接排放甚至超過現代汽柴油車。

研究推算,唯有當全球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達48%時,電動車才能真正發揮減碳作用。但2023年全球風力、太陽能與水力發電佔比僅略超30%,顯示各國仍有長路要走。「電動車被視為氣候變遷解方,但我們的資料證明,若電力不乾淨,這個美夢就會破滅。」Poletti如此評論。

目前僅紐西蘭等少數國家(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逾80%)能真正享受電動車環保紅利。研究團隊呼籲,各國應同步推動三項關鍵政策:制定積極的再生能源目標、提供生產與消費端的稅務優惠、投資智慧電網與輸電網路。Poletti特別強調:「社羣型再生能源計畫能提升公眾接受度,這點至關重要。」

研究同時分析經濟成長、綠能科技創新、人口密度等因素影響,發現經濟擴張會增加排碳,而環保技術突破與緊湊城市規劃則有助減排。Tao總結:「唯有搭配乾淨能源,電動車才能真正成為氣候救星。」這份研究無疑為各國能源政策敲響警鐘——交通脫碳不能單打獨鬥,電網綠化才是關鍵戰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