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類的「社群網路」?南非石器揭露冰河時期的跨區域交流
地球
04-24
考古學家在南非羅伯格洞穴發現2萬年前的石器,其製作技法竟與數百公里外的奈米比亞、賴索托遺址如出一轍,顯示早期人類可能透過某種方式共享知識,甚至維持跨區域的聯絡。
這項發表於《舊石器時代考古學期刊》的研究,由菲爾德博物館的博士後研究員莎拉·華生主導。團隊透過分析數千件石器的細微加工痕跡,重建史前人類的遷徙路線與技術交流網路。「這些工具透露了當時人類如何適應環境、發展狩獵技術,」華生強調,「特別是在末次冰盛期(約2.4萬至1.2萬年前),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得多。」
如今高懸在海岸峭壁上的羅伯格洞穴群,在冰河時期其實位處內陸草原邊緣。「當時人們獵捕羚羊等大型動物,為此發展出新型工具,」華生解釋。考古團隊必須繫著安全繩、攀爬23公尺高的峭壁才能抵達遺址,「我們用牙科器械小心挖掘,每層沉積物都像翻閱歷史書頁。」
最關鍵的發現是「石核」——製作石片的母巖。「一般人只注意鋒利的石片,但石核才藏著製作工序的密碼,」華生說。團隊辨識出多種標準化的石核加工技法,其中一種特殊的小刀片製作技術,竟與奈米比亞、賴索托遺址的文物完全吻合。
「相同的技法、相同的成品,這絕非巧合,」華生指出,「這種高度特定的技術需要傳授學習,證明當時存在某種『知識共享網路』。」這項發現改寫了學界對舊石器時代社會互動的認知,顯示冰河時期的人類已能跨區域交流技術。
「人類文明的歷史遠比想像中悠久,」華生總結道,「這些生活在嚴酷環境中的祖先,其實和現代人一樣善於創新與合作。」隨著更多遺址的發掘,這張史前「社群網路」的輪廓將愈發清晰。